当代的大学生,无论是中国的还是日本的,最关注的热点之一就是找工作。日本的大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受职业规划教育,三年级后半学期要学习如何评价企业、如何评价自我、如何写志愿、如何投简历、如何通过网试,如果接受面试。四年级上半学期,要不停地参加企业说明会,不断参加企业的面试,反复接受筛选,最终获得企业的内定,才算大功告成。这段时间,精力都投入在找工作上,很少有时间安心学习。
日本社会喜新厌旧,公司招收职员,最重视招收大学应届毕业生,一旦应届毕业生当年找不到工作,宁愿留级或者读研,以此保持应届新生的身份。在日本,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就是一面金色招牌,如果不是应届生,公司人事部门的评价会大打折扣,著名的大企业基本不会录用非应届新生。
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追求效率,最初一般录用有工作经验的转职人员,但是一旦有了一定的规模,会转向录用新生,因为他们认为新生可以为公司带来活力,可以培养未来的骨干和领军人物,传承企业文化。
现在日本的大学千方百计帮助4年级的学生找工作,不但请企业来校园开说明会,还设立专业部门专职人员负责就业指导。4年级学生找工作缺课,只要能出具证明,老师也尽量开绿灯配合。经过一番努力,6、7月时学生们基本都找到了工作,总算可以安心指导毕业论文了。
不过,有的企业让已经内定的学生提前考取工作需要的资格证书,比如证卷公司需要“证卷外务员”资格,不动产公司需要“宅地建筑交易员”资格,还有的公司需要“日商薄计”资格,结果还是不能全身心投入专业学习。
就在这期间,还有一个重要活动,那就是所谓的“10月1日内定式”。2018年10月1日(星期一),4年级的学生几乎全部缺席,参加企业举行的内定式。这一天来上课的寥寥无几,要么是准备考公务员的,要么是还没有拿到公司内定的,要么就是打算读研的。
内定式为什么在10月1日左右举行?为什么众多的公司都统一行动,整齐划一呢?
首先,企业内定式在10月1日以后举行的原因与经济团体联合会的“伦理宪章”有关。战后,日本的经济腾飞,但是从微观上来看,仍然是景气和萧条反复波动,比如1960年代,景气持续上升时期,企业争抢人才,有时候公司竟然提前给大学理工科三年级的学生发内定,影响大学正常的教学秩序。1971年美元危机引发经济萧条,1972年日本劳动省、日本经济联合会、日本商工会议所商议,重新制定“就职协议”,规定“5月1日后访问公司,7月1日后面试学生”。1973年10月发生石油危机,引发战后空前的经济危机,很多公司纷纷和已经面试合格的学生解约,影响学生的前途。因此,1976年又规定“10月1日后访问公司,11月1日后面试学生”。
经过几次修改,1996年,日本经济联合会宣布终止“就职协议”,97年,“就职协议”正式废除。为了避免混乱,由大公司组成的经济团体联合会制定了“伦理宪章”,规定企业在招收大学生时要尊重大学的教学日程,对于未达到毕业年级的学生不能进行面试,采取公正、公平和透明的择人标准,避免采取影响学生自由就业的行为(比如在内定式之前要求学生提交保证书之类),同时规定10月1日以后为正式内定日,以此来约束团体的成员,并为日本全国的学生就业市场的运作指明方向。大学也相应规定,企业只能在7月1日以后到大学校内召开说明会,推荐学生也是在这个时期。
因此,按照这个规定,现在的公司也都在10月1日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举办内定式,以此来表示自己遵守伦理宪章,是值得信赖的优良企业,树立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。
其次,当今在日本,学生就业是卖方市场,企业为了争夺人才,以企业实习为名,提前在企业内部召开说明会,并面试学生,因此,很多学生拿到几个甚至更多企业的内定,究竟选择哪家公司,犹豫不定。
但是,无论怎么犹豫不决,10月1日左右都要做出最后决定,6月、7月拿到的内定,其实只是公司发给的录用意向,10月1日的内定仪式才是正式的录用内定。在此之前,学生们收到内定后都很兴奋,在之后的两三个月中会慢慢冷静下来,思考到底决定去哪家公司,10月1日基本上就是最终决定的日子,由于大公司同时举行仪式,学生必须择一参加,这也是大多数企业同一天举办内定式的理由。
日本经济联合会只是一些大企业的团体,外企和中小企业,还有一些团体不必遵守面试学生的时期规定,提前面试,于是,团体中的一些企业也一起闯红灯。2018年9月,经团联会长宣布废除现行的规则。
但是,日本人最不习惯的就是没有规矩,政府只能出面,代替经团联维持秩序。经过多方面协商,2021年度毕业的学生就职仍然按照现行的日程。
第三,日本的新年度从4月1日开始,为什么内定式要在就职的半年前举行?
因为从大4开始,学生们将主要精力放在访问公司,各种面试之中,6、7月拿到公司内定之后,很多学生处于极度的放松状态,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在最后一段时间里尽情地玩,有的一心打工,挣钱去毕业旅行,有的去结交朋友,填补生活空虚。公司为了提高学生们对于未来工作的向往,防止松懈情绪的蔓延,提前进行教育,这也是10月1日举办内定仪式的原因。
因此,过了10月1日,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基本上是“身在曹营心在汉!”,虽然还没有毕业,有的已经开始接受培训,或者在公司里打工,熟悉新岗位的工作了。就如同当年关羽虽栖身在曹操阵营中,心里却思念刘备一样。大学四年级余下的课程就像棒球联赛中,整个赛季还没有结束就产生了联赛冠军,剩下的比赛胜负就失去意义,人们称之为“消化比赛”。换句话说就是心不在焉!
从10月到第二年的2月,学生们最关心的就是“毕业论文”、“毕业旅行”、“毕业酒会”、“毕业典礼”和“谢恩会”(谢师宴)。除了最后几个必修课的学分,学分基本都修完,很多学生每周只来学校一天,这种状况极为普遍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?
主要原因还在于企业的录用标准。从1950年代起,日本大学生找工作曾经出现过找熟人、托亲友找后门的时期,现在虽然意义不同,仍然有访问已在公司就业的学长的习惯。为了遏制这种社会风气,后来变成注重成绩。银行录用成绩最优秀的,各类企业按照等级分类,学生也根据自己的在学成绩选择企业。同时,学校也根据成绩选拔学生,向企业推荐。
这个年代,4年级的学生还能安心在校学习。但是,随着经济腾飞,公司提前招募大学生,无法取得4年级的最终成绩,于是大学的推荐和在学成绩便逐渐变成次要因素。
60年代以来,企业重视学生的人品,通过层层面试来选拔学生,有集体面试,还有对话形式的面试,有温和型的,还有严厉型的,甚至还有审问和训斥型的,以此来测试学生的性格,其中最重视“诚实”“懂礼貌”“开朗”“协调”和“合作”。
总之,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只做学问的象牙塔和世外桃源,时时要面对社会的影响,如何面对“身在曹营心在汉”的学生,是一个棘手的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