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国学院大学博物馆的“唐诗选”展览,展示了在日本江户时期(1603年~1868年)出版的的各种唐诗诗集。
国学院大学博物馆“唐诗选”展览挂轴
在这里可以看到日本出版的中国唐代大诗人的诗句,耳熟能详的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、孟浩然、王维、王昌龄等自不用说,还有柳宗元、韩愈、李贺、杜牧,甚至还有岑参、韦应物等一般人不太熟的诗人的诗句。展出的诗书,大都是300~400年前的,虽然纸张泛黄,但字迹清晰,保存完好。
李白、杜甫的诗集展示
韩愈、白居易、柳宗元、李贺、杜牧的诗集展示
岑参、韦应物的诗集展示
孟浩然的《春晓》(1690年出版)
杜甫的《春望》(1656年出版)
不同于贵族文化昌盛的平安时期,日本的江户时期是一片通俗文化繁荣的景象。之所以能有这样的繁荣,是因为那时名为“寺子屋”的学塾遍布各地,在那里人们可以免费学习读书写字打算盘。江户后期,日本武士的识字率达100%,而一般平民的识字率也有70%以上,高居世界第一。各种书籍画卷的贩卖自然是十分兴隆。想象一下,一位江户时期的小鱼贩子在睡眼惺忪地吟诵“春眠不觉晓”,那是怎样一种场景。是不是很为唐诗骄傲?
江户时期出版的唐诗画本(1788~1836年间出版)
在参观这次的唐诗展中,有一个意外的重大收获——那就是李白的那首著名的诗《静夜思》,这首在中国老幼皆知的名诗,估计大家都能信口吟出: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
嗯,我们从小到大就是这样背诵的。
可是,在日本国学院大学博物馆里展示的唐诗集里,《静夜思》却是这样写的:“床前看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山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
日本1790年至1794年之间出版的《唐诗选和训》中李白的《静夜思》
发现了吗?第一句里不是“明月光”,而是“看月光”;第三句里也不是“望明月”而是“望山月”。
据说我们通常背诵的是明代的版本,而在这次日本的“唐诗选”中展示的是宋代的版本。我更喜欢这个宋代的版本,觉得它应该是诗仙的原著。
让我们感受一下宋代版的意境——当“明月光”还原成“看月光”,那么整首诗里的动词:第一句的“看”,第二句的“疑”,第三句的“望”,第四句的“思”,就是诗仙一人一整串连续的动作,而这四个动词不仅赋予了整首诗连贯性的鲜活的动感,领引读者跟随诗人一起将目光从室内移到窗外,让思念从眼前飞向远方;也使得这四句诗成为严谨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。
而当“望明月”还原成“望山月”,更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。那一枚“山月”,映照着寂静的夜晚,偶尔传来一两声飞禽走兽的鸣叫。诗仙那如霜的寂寞、遥远的思念,更是被渲染得入木三分。
一幅可写实的画面呈现出来了:在山间一所茅屋里,没有歌没有舞(若是再没有酒,那可就惨透了)。诗仙低头看着床前一片白,下霜了?于是抬头向窗外望去,青山如墨,山尖上冷冷的挂着一枚清月。千里外家乡的亲人是否在与我共婵娟?好一种锥心刺骨的寂寥……
真心喜爱这首宋代版的《静夜思》,日本的教科书以及唐诗集里收集的《静夜思》都是它。在想若是国内更广泛地传诵这首宋代版的诗,是不是也会有很多人和我有一样的想法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