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国外职场里想谋一份差事,外语能力本就是最基本要求,语言根本不该放在“优势”一栏,它是你理所当然要运用自如的东西
在联合国工作,身边总是会有来自全球各地的同事,除了共通语言英语之外,分别又操着天南地北的各国语言,甚是有趣。有时候,甚至可以是“尬聊”时最佳解套话题。
也因为在国际组织工作的缘故,所以总会遇到一些朋友,羡慕(或试探性)地说“你的英语一定很好吧?”或是很认真地以为“你的英语(或其他外语)一定很厉害,才能在联合国工作”云云。
老实说,本文正是想来谈谈这些事。毕竟在职场上能够流利地使用外语,确实是很重要的能力,但不是什么多高的门槛。
语言能力多好才算好?
拿英语来说,究竟“多好”算是好?这个问题本身就无法回答。
如果拿考证的标准来看,笔者自认英语水平差多了,但工作与欧美同事的交际相处,倒是可以沟通无碍,没太大问题。
再从我在联合国任职3年多的经验来看,即便在国际化程度与多元性高的组织,也不是人人都操着一口极为流利的标准英语。就算是母语人士,或是那些有世界Top 3名校毕业背景的人才们,也不见得口语一丝不苟、文法完美无瑕。
这就像是我们自己说中文时,如果真的逐字逐句分析,也不会是课本或播音员水平。我们都只是在沟通,无须像背剧本或朗诵课文一样战战兢兢。
当然,这里并不是要鼓吹“外语随便讲讲”就好。在国外职场里想谋一份差事,外语能力本就是最基本要求,语言根本不该放在“优势”一栏,因为它是你理所当然要运用自如的东西。
除了少数本身以“语言”为主的工作之外,大部分的职场其实要的,只是你能把正确的资讯接收进来、表达出去,如此而已。
学习二外、三外的必要性
谈完英语,再来聊聊其他外语。
确实,在联合国里面光官方语言就有6种:英、法、西班牙、俄、阿拉伯与汉语,其中最前面2种还被定义为工作语言,再区分则更优先要求法语能力,其次才是英语。
所以,能使用多种外语且可以流利使用,这才算得上是“优势”,也可以在升职加薪方面有所帮助。
至于要不要在出社会之后,投入时间学习第二、第三外语,那又是另一件事了。
语言不可能速成,想掌握一门外语,肯定得花上不少的心力与时间,否则学个半吊子,那还不如不学。
曾听闻过一个朋友挺有意思的想法,关于第二外语他的逻辑是这样:每个人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过英语(前提)-> 进入社会,升职加薪是大部分人的重点(目的)-> 多一门语言能力确实有用,但同样的时间,为什么不考证或发展人际关系(反思)-> 因此他已在德国的UN工作五年,仍不会讲德语,不过他也逐步朝向规划迈进。
笔者身边也不少派驻曼谷多年的外籍白领,他们不都能讲泰语,但也生活自在,平时以英语沟通。毕竟会有国际组织驻点的城市,肯定会发展出自有的外籍人士社交圈,或者整体居民(或至少商业区/观光区)的英语水平也不会太差,沟通是无碍的,就看你有没有真心想融入当地社会。
所言至此,我其实想强调的主题有2个:一是语言只是基本沟通工具,不是拿来炫耀的能力;其次,要不要会讲好多外语,见仁见智,但真正在工作上,至少在联合国(够国际化了吧),掌握好英语(或法语)足矣。
省下来学习其他外语的时间,如果想增加自己的能力,不妨在专业(甚至是副业)方面多下点功夫。
总结
文末再补充几个论点,平衡一下立场。
诚然,本文把语言当成纯粹的工具,也稍稍武断了。语言属于文化的延伸,所承载的本就不只是工具性的目的,精通一门外语可以了解一个文明,这是件很有意义且过瘾的事。这也是笔者想补充说明的:
一、若你本就生长于多语言环境,会讲很多外语那是很自然的事,在职场上会有所助益;如果派驻海外,同样因环境使然,每天接触进而掌握当地语言,顺其自然能有所收获,那也很好。
二、若你意志坚定,本就有规划,诸如“就是想了解日本文化”、“此生一定要在东京工作”、“每天狂背单字是乐趣”... ...ok fine,你应该为了目标而努力。
三、如果你认同语言只是沟通方式,没有其他更高远或文艺的动机,但同时也很想在海外求职生活,说真的,你好好把目的国的语言学好就够了。把时间多花在培养其他的职场竞争力,长远来看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