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的就职活动期,对我们留学生来说也是考虑将来的重要时期。多数留学生在考虑留日就业的同时,也考虑着回国或者去别国升学就业,但在这之中,想要留在这里工作的学生还是占大多数。
在日就职的难题
关于从业人员的国际性多样化的问题,日本政府也一直抱着积极的态度,但对于留学生来说,现实并非如此美好。因为,不仅是部分留学生特别项目的在读学生,就算对于通过普通考试进入一般专业学习的留学生来说,在日本就业本身并非易事。理由如下:
1、签证(ビザ)
关于签证,毕业之前找到工作就不存在此问题。日本毕业后仍在找工作的留学生,则必须要将签证变更为「特定活动」。申请时除了护照或者户籍副本等身份证明、最终学籍所在大学的推荐书之外,还需每月提交就职活动情况报告,费时费力。
2、就职活动时期
日本的就职活动行程安排,基于翌年3月份毕业的前提之下,时间上缺乏柔软性。对于包括我在内的多数9月份毕业的留学生来说,就职活动时期和毕业时间,都与企业的招聘行程不合。
3、日 语
乐天、雅虎等外企将英语作为工作语言,但大部分企业对于日语有着相当高的要求。就职活动,首先困难的是应聘申请表,针对不同的企业,用日语写下具有说服力的回答非常不容易。
就算通过了资料审查这一关,如今用英语进行面试的企业几乎不存在。让外国人运用连日本人都不能很好掌握的敬语,是一件多么有难度的事啊!
4、信息不足
信息收集能力直接影响就职活动,对于留学生也是如此。
比如想了解的「这是否是一家适宜外国人工作的企业」,我们要从企业官网了解外国人员工人数,和日本学生一起参加公司说明会,通过「mynavi」等就活网站了解。但想要搞清楚弄明白这些,则需要比较高的日语能力。
据东京大学的留学生Austin Zen和日本国计划推进协会(JAPI)进行的「关于在日本工作的调查」显示,就职活动时留学生最想了解的是工作时间、评价标准、要求的日语能力等。想了解这些信息,最有效的就是进行OBOG(前辈毕业生)访问,我也拜访了一些人,但和日本学生相比,可以拜访的外国人前辈非常之少。
就职后的另一难题——融入
「三周前突然接到人事调动通知,却不被告知意图原因,也没有能和人事部商量讨论的机会」,「面试时只是我自己在说话,完全不知道企业方希望我做什么,入职之后也是一样」等等,上述报告中也登载着这些留言。
日本企业和外国人之间的「落差」,是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之一。因为日本企业对外国人从业人员的信赖感不高。
以留日就职为目标的外国人,一般都掌握两种以上语言、拥有高学历、综合能力高,并且想以自己的能力为日本企业做出一份贡献。但是,日本企业所希望的并非如此。
据就职于某知名制造公司的外国人职员所述,他们中多数被派往自己的祖国,工作内容是向公司报告当地的情况、顾客的需求等。类似这样,外国职员的职务就是商谈时的翻译、商谈内容的报告人。
虽然并非所有企业都是这样,但我所接触到的外国员工的多数都说,能感觉到「日本企业对我们的期待是能完成现在的工作」。
入职后对现实感到不满的外国人,也有其自身的责任。若是对日本文化、日本企业、就职活动等有更深入了解的话,对劳动时间、晋升等方面也不会有「怎么是这样啊!」的感觉了吧。
如何消除「落差」?
增加企业的外国人从业人员,对企业来讲,并不只是国际化或者社会责任中的一部分,这样的状况有害无益。为消除「落差」,有必要加深双方的理解。
首先希望日本企业知道:我们外国人并非风险,而是资产。我们所拥有的能力、技能以及面对多文化的应对力,都将会在今后日本走向世界之时发挥作用。所以,不仅仅是作为翻译,应该将我们作为企业的战斗力并进行培养。
另一方面,在日本企业就职(或者想就职)的外国人,也应该考虑自己除了语言能力之外,还能为公司贡献哪些力量。没能担任自己期望的工作职位,是因为差别对待还是自己能力不足。当遇到劳动时间、工作内容与自己了解的相差甚远时,比起立马回国应该多思考如何改善解决。
最后,对日本政府来讲,如果真的想要增长外国人留学生、外国人从业人员人数的话,就应该多倾听企业和外国人的声音。把握双方的期望与不同,推进对双方有利的就职活动政策、改善劳动环境等,这样才是日本企业迈向多样化的第一步。